近日,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与常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携手开展“未进校门 先进馆门”研学实践活动。历时十天的沉浸式红色研学,为30 名新入学的2025 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研究生们上了一堂生动而深刻的“新学期第一课”。
专家引领,理论铸魂强信念
活动伊始,来自常州市委党校和市委党史工委的资深专家为同学们带来了两场专题讲座。市委党校专家以《“常州三杰”的革命精神与时代价值》为题,深入剖析了瞿秋白、张太雷、恽代英三位革命先驱的光辉事迹与崇高精神,引导学子们感悟信仰的伟力。市委党史工委专家则以《追寻历史记忆 再创产业辉煌》为题,将常州的红色历史与当代产业发展的辉煌成就紧密结合,激励青年学子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在新时代勇担使命,为地方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口述历史,血脉传承润心田
为了让红色记忆更加鲜活,活动特别安排了口述访谈环节。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副主任李芸以详实的资料和深情的讲述,系统介绍了常州丰富的红色资源分布及烈士陵园的建设发展历程,让同学们对常州的红色底蕴有了全景式认知。抗战烈士高谟的表弟沈一新老人以烈属的视角,动情讲述了那段血与火交织的壮烈历史,并与大家分享了常州18名抗日航空烈士的故事。当听到抗日航空英烈们平均年龄不足25岁便为国捐躯的感人事迹时,许多同学眼含热泪,深切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
实境课堂,沉浸对话悟初心
同学们先后走进常州革命烈士纪念馆、常州革命史纪念馆、瞿秋白纪念馆、张太雷纪念馆、红馆等红色场馆,在一件件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前驻足凝思。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他们仿佛穿越时空,与革命先烈进行了一场跨越百年的“对话”,深刻理解了“常州三杰”等革命先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与担当。
光影铸魂,视听震撼激豪情
为深化教育效果,活动还组织观看了电影《南京照相馆》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直播。前者以独特的视角展现了历史的沧桑与民族的坚韧,后者则展现了现代中国军队的威武雄壮和国家的繁荣昌盛,形成了历史与现实的强烈对比,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体验互动,思政课堂入人心
在庄严肃穆的烈士纪念碑前,“烈士纪念碑前的思政课”将活动推向高潮。同学们高唱国歌。肃立默哀,敬献花篮,表达对英烈的深切缅怀。随后,通过观看情景剧《穿越时空的对话》,共唱《如愿》,聆听思政课等环节,更坚定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誓言和责任担当。
研学汇报,知行合一展风采
研学的最后一天,六个学习小组围绕“常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创新路径”“常州工人运动英烈群体研究”等主题,进行了精彩的课题汇报。同学们结合十天的所学、所思、所感,运用详实的史料、深入的分析和创新的表达,展示了丰硕的学习成果。汇报现场思想碰撞,精彩纷呈,充分展现了新时代青年学子的求知态度与家国情怀。
活动感悟十天的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研学之旅,让红色记忆在我心中愈发清晰厚重。站在纪念碑前鞠躬悼念的瞬间,革命先辈们为信仰赴汤蹈火的身影仿佛就在眼前;聆听烈士家属讲述常州籍航空烈士的故事,那些在蓝天之上与敌人殊死搏斗、以身殉国的细节,更让我深切体会到“不畏牺牲”四个字的千钧重量。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这次研学不仅是一次精神洗礼,更让我对“初心使命”有了更具象的理解。英烈们用生命践行理想的精神,将成为我今后钻研理论、践行信仰的力量源泉,激励我在新时代传承红色基因,以所学为国家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2025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新生徐曦
9月2日上午的“烈士纪念碑前的思政课”活动,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开学第一课”。在庄严肃穆的乐声里,在抬着花篮拾阶而上的脚步中,怀着对革命烈士的哀思和敬仰,内心脱离了现代信息洪流的嘈杂,终于得以宁静思考“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该往哪里去”。我是生在新中国、长在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我们应当发挥自身所长,立志做人民的学者,铸牢理论根基,传承和宣扬英烈事迹与精神。
——2025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新生范昊远
无数的革命者们,前仆后继,共同书写了中国革命史的壮丽诗歌。他们有着崇高的理想信念,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他们牺牲了小我,成就了今天亿万人民的安居乐业。因此,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上担负着历史的重任,承载着先烈的期盼,我们有责任来到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再次聆听英烈的故事,向他们致敬!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史我们不会忘却,缅怀先烈致敬英雄,英烈精神永远传承不朽。
——2025级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新生司佳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