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海华,1979年10出生,1999年12月入伍,2015年10月转业,现在是常州市公安局天宁分局茶山派出所清凉东村的一名社区民警。“群众的事无小事!”这是他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从军人到警察,为民情怀始终如初。
久久为功 打赢反诈攻坚战
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的严峻态势,於海华始终怀揣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劲儿,一心为辖区百姓筑牢反诈“防火墙”。为摸透诈骗套路、揪出辖区的电诈隐患,他一有空就扎进社区,开启“扫楼”摸排、走访行动,全力洞悉居民网络消费、社交情况,精准定位易受骗环节,及时开展劝阻工作,誓将诈骗的火苗扑灭在萌芽。“大家有拿不准的、疑似诈骗的事儿,第一时间跟我说!”社区内老年人多,对电诈手段的了解不深入、防范意识不够强,很容易落入诈骗分子的圈套,给反诈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於海华用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反复讲解典型案例,引导居民“不轻信”“不转账”。在他的努力下,多名群众主动提出请求,让他帮忙关闭境外短信、电话,辖区内电诈警情大幅下降。2024年以来,於海华共组织开展反诈专题宣讲20余场,入户宣传300余家、发放单页1500余份,成功劝阻十余起潜在诈骗,牢牢守护了群众的“钱袋子”,用反诈实绩彰显军人本色、践行从警誓言。
闻情而动 防患未然护安全
作为所里的消防专管民警,於海华深知消防安全的重要性,为切实做好消防检查工作,不漏一处死角,他主动购买书籍、广泛搜集资料,全面深入学习消防基础知识和法律法规并积极将消防安全检查做精做细。他定期对学校、企业、小区和沿街商铺等地开展消防全面排摸检查,同时设置专门反馈渠道,用来收集群众举报线索和工作意见,用“风险前置”的意识引领“及时反馈”模式运行,让民意情报成为消防安全工作的强大助力。前不久,於海华接到群众求助,称在某小区内发现了两只铁桶,其中一只上面写了“危化品”的字样,现场有不少群众聚集,表示十分恐慌。考虑到事关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於海华迅速赶到事发地点,立即在现场周边展开询问调查,但没有从居民口中得到有效线索。随后於海华积极与物业联系沟通,经过几番周折,了解到铁桶是附近居民张某摆放的,桶内是鸟的粪便,准备以后作肥料使用。於海华让张某立即将铁桶移走,并告知其提升风险防范意识,不要随意收集、使用、摆放有害物质容器。事情解决了,居民们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落了地,纷纷称赞於海华工作认真负责,是辖区的“定海神针”。
“义”举先锋 群防群治促平安
为了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於海华广泛吸纳辖区老党员、保安、社区工作者及热心市民等30余人加入志愿者队伍,共同参与矛盾调解、线索提供以及宣传防范等工作,织起一张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为弘扬见义勇为精神、提升居民安全意识,他悉心为志愿者们开展培训,细致解读见义勇为相关条例,带领他们逐户走访,生动地重现身边见义勇为的感人故事,使英勇无畏、挺身而出的精神在邻里间口口相传。在他的引领下,其所在的见义勇为工作室积极发挥作用,不断释放正能量,凭借扎实的宣讲工作、广泛的群众影响力,荣获见义勇为“社会动员之星”提名奖。这不仅是一份荣誉,更是对他们持续努力构建社区平安的有力见证,彰显着他们在社区平安建设道路上的坚实足迹与卓越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