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2019年1月16日,在常州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常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正式挂牌。这一天,既是时间的刻度,更是奋斗的标尺,常州退役军人工作从此踏上新征程。
为回顾五年来,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强军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退役军人工作重要论述的生动实践,展现全市退役军人事务系统广泛开展尊崇军人、尊重退役军人的奋斗历程、丰硕成果,12月16日起,常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公众号推出《奋楫新征程 扬帆再出发》系列报道专栏,以综述、专篇等形式,讲述五年来的发展变化,追忆五年来的奋进历程,回放五年来的感动时刻,感悟五年来的收获成效。今日刊发《武进区画好退役军人服务“同心圆”——写在常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五周年之际(二十六)》。
五年来的成绩
五年来,武进区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坚持稳中求进、进中求新的工作总基调,践行以退役军人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抓实抓细移交安置、就业创业、优抚褒扬和拥军惠民等各项工作,一体推进服务体系建设、精细精准服务、正确价值导向,全区退役军人和双拥工作不断取得新突破。
“戎创武进”服务品牌得到首任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孙绍骋批示和肯定;获评全省退役军人工作模范单位、全省退役军人信息宣传先进单位、全省退役军人权益维护先进单位、市双拥模范单位、市退役军人信息宣传先进单位;武进区“争当现代化建设标杆突出贡献奖”先进集体、区文明单位、区信访工作先进单位;武进区实现双拥模范区创建“九连冠”。
五年来的工作实践
工作发展锚定“政治引领”
深入学习理论精神,提升实践能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不断把理论学习转化为认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和能力,为服务对象答疑解惑,增强广大服务对象的认同感。
持续擦亮党建品牌,凝聚红色动能。打造以“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发扬红色传统”为主要文化内涵的“红星闪耀”党建品牌,整合“兵味元素”,汇聚优势资源,开展红盟共建活动30余场。
充分发挥宣传优势,树立价值导向。创新开展“武兵故事会”宣讲80余场次,受众4500余人,立足宣传普通退役军人看得见、摸得着、学得像的看似平凡却又鲜活的人和事,以“小切口”产生“大效应”,通过他们的生动实践和示范带动,引导、激励广大退役军人。
移交安置锚定“提升质量”
科学谋划提升安置质量。建立“阳光安置”工作机制,接收安置转业军官94人,政府安排工作的退役士兵64人,累计筹划岗位244个,努力做到人尽其才、人岗相适。
多措并举扩宽就业渠道。接收自主就业退役士兵1125人,其中复学267人,858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全部实现稳定就业。在全市率先推出“戎装兴村”工程,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戎装兴村”工程推动退役士兵到村(社区)工作的实施办法》,安排符合政府安排工作退役士兵17人、定向招录自主就业退役士兵44人任村社区专职化干部。
培训赋能兜底就业保障。开展转业军官、政府安置工作退役士兵、自主就业退役士兵适应性培训,帮助安置对象认清就业形势、提升能力素质,合理制定规划,在退役转轨的关键时期上好“党性必修课”“社会适应课”“综合业务课”“廉洁文化课”。
就业创业锚定“提质增效”
广搭平台促进就业。出台《常州市武进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扶持激励实施办法(暂行)》,优化退役军人就业创业环境。组织开展退役军人线上线下就业招聘会10场,提供岗位2487个,签订就业意向458份。开展短期技能培训、个性化培训、创业培训,推荐387名退役士兵实现稳定就业。牵头成立武进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协会,为退役军人和用工单位牵线搭桥,实现家门口就业。
技能提升夯实基础。连续开展三届退役军人创业创新大赛,38个项目参加角逐,获得市级奖项3个,省级奖项2个。组织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农村创业创新培训等,提升退役军人相关技能,迄今已有437人通过相关职业技能认证,97人进入本地农业科技企业担任技术骨干。
帮扶培育创业项目。帮扶启动61个退役军人农业创业项目,为12个初级农产品加工等设施设备建设提供农业贷款担保直通车,培育出14个乡村新型服务业等农业扶持项目,累计发放各类创业补贴28万余元,打造出杰记水果、水木园艺等13个省市知名农业创业创新品牌。
优抚优待锚定“政策落实”
建立抚恤补助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上年度城镇非私营企业职工平均工资标准按比例提供抚恤补助标准,累计发放各项抚恤补助经费2.5亿元,有效保障了优抚对象基本生活。
建立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区重点优抚对象全部免费参加居民医保并且享受医疗救助,1-6级伤残军人参加荣军医保,基本目录范围内全部报销,实现全区优抚对象就医无忧。
建立优抚对象精细化管理机制。研发大数据工作平台投入运行,实现殡葬数据联网,实时掌握优抚对象生存情况,提高了优抚资金管理的精准性。
稳步推进优待证申领制发工作。研究制定优待目录清单,并向持证人提供多样化优待服务,在全区500余家商铺、休闲场所开设退役军人服务驿站,授挂“常军优服”品牌;万达拥军商城揭牌,并有30余家商户加盟“拥军商户”服务联盟。
尊崇褒扬锚定“凝心铸魂”
持续深化服务保障改革。健全新兵入伍欢送、光荣牌悬挂、立功受奖送喜报、退役返乡欢迎、名录和事迹载入地方志等机制,送立功喜报80余次,为退役士兵举行返乡欢迎仪式6次,每年为全区所有退役军人家庭赠送年画和慰问信3万余份,评选三届“最美退役军人”共36人,让尊崇军人职业、尊重退役军人成为社会共识。
强力推动烈士纪念设施整修提升。积极向省市条线部门争取专项资金对武进烈士陵园陈列馆进行提档升级改造,并于2021年7月重新对外开放,每年接待群众8000余人次。争取中央和省补资金以及各镇投入相应配套资金对6处乡镇烈士纪念设施全面整修,设施面貌得到彻底改变。
充分发挥红色阵地功能。高规格组织清明祭扫革命烈士活动,并通过网络平台全省直播;隆重开展烈士公祭仪式,区四套班子领导向烈士纪念碑敬献花篮。组织2批13名烈士家属赴云南金平、麻栗坡和广西龙州祭扫烈士,努力在全社会厚植崇尚英烈、缅怀英烈、学习英烈、捍卫英烈的浓厚氛围。
双拥共建锚定“持续巩固”
完善组织体系,夯实双拥工作基础。成立由区委书记担任组长的双拥工作领导小组,构建了“区、镇、村”三级双拥组织体系,全区双拥工作形成了党政军三位一体、群团组织广泛参与、全方位覆盖的双拥工作组织领导体系和工作网络,不断夯实双拥基础,浓厚双拥氛围。
强化宣传引导,营造双拥浓厚氛围。自1992年至今,武进第9次被授予“省双拥模范区”荣誉称号,实现省级双拥模范区创建“九连冠”。《解放军报》《国防报》等中央媒体刊登反映武进区双拥工作的文章30多篇。选树了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江苏省首届最美退役军人梅鹤康,《中国双拥》年度人物赵兴国,江苏省首届最美拥军人物华再清等一批双拥和退役军人先进典型。
加强共建共享,深化军地融合发展。开展军地互办实事项目75个,协调89名军人子女优先入学。成立武进区爱国拥军促进会,带领一大批企业家投身爱国拥军事业,成为我区拥军新势力。每年召开党政军新春座谈会和八一庆祝大会,邀请党政军民代表欢聚一堂,畅享军民鱼水深情,共谱军民团结之歌。
体系保障锚定“三级保障”
“三级服务体系”提档升级。全区225个服务中心(站)均成功创成全国示范型服务站,持续夯实服务体系建设“五有”基础,开展8场覆盖三级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全员的轮训,推动全区各级服务站履职尽责、提质增效、发挥效能。
“一件事”改革提速扩面。开展军人退役“一件事”办理改革试点,重构办事流程,将“多表单办”整合为“一表通办”,大大缩短了办理时限,已经为1125名自主就业退役士兵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面对面”服务提质增效。建立健全“四尊崇”“五关爱”和“六必访”沟通联系制度,真正做到各类意见听到家、建立感情心到家、细致工作做到家、好事实事办到家。全区三级服务保障体系共成立225支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19场,服务时长达1846小时。
“情系武兵”强化作用发挥。变“等上门”为“走上门”,每季度入户走访一次,不漏一人、不落一户,逐人建档立卡,对其思想状况、利益诉求、突发情况和重大变故及时跟踪和动态更新。活动开展以来,实地走访46137人次,建立起“你来我往”的双向互动机制,推动形成矛盾化解在基层,有问题找基层服务站的良好工作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