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伟玲,江苏常州人,1958年10月出生,1976年2月入伍,2014年3月退休,荣立三等功1次。
青春逆行,仁心闪耀
1976年7月28日,陆伟玲入伍仅五个月时,唐山大地震发生。年仅18岁的陆伟玲,还只是门诊部的一名普通护理员。当得知唐山伤员将空运至总院进行紧急救治时,她第一时间报名,请求前往救治一线。被分配到伤员最为集中的骨科病区后,她每天清晨5点之前到达病房,除了细心负责全病区的卫生工作,还耐心地为卧床不起的病人送饭喂饭、洗漱清理,更主动承担起繁重而琐碎的工作。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让她深刻感受到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更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牢牢扎根在心底。
深耕专业,技艺超群
自踏入护理领域的大门,陆伟玲便以“学无止境”为座右铭,时刻不忘精进自己的护理技艺。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她总是手不释卷,孜孜不倦地钻研护理专业知识。她的努力与付出也收获了应有的回报,曾连续2年获得南京军区联勤第十三分部护理技术操作比武个人第二名、第一名,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中华级9篇,省级14篇)、参与著书1部,2004年获得常州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三等奖。
勤勉不息,红色传承
退休后,陆伟玲并未停下脚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传承和发扬军魂文化的使命中。在老年大学的讲台上,陆伟玲不仅是同学们心中的楷模与导师,更是红色文化的传播者。她多次参与江苏省老年春晚,用舞蹈艺术传递正能量,积极投身红色文艺作品的创作与演出。在《我的名字叫老兵》音乐情景剧中,她将老兵的坚韧与忠诚展现得淋漓尽致,赢得了广泛赞誉。陆伟玲还带着自己的作品和故事深入基层,与社区居民和孩子们面对面交流,用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讲述革命历史,传承红色精神。
从军营中的坚毅磨砺,到老年大学中的勤勉求知;从军旅题材作品中的深情演绎,再到社区学校里的红色文化传承,陆伟玲始终以一腔热血,践行着对国家的忠诚与对人民的深情。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证明了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真谛,更彰显了对军魂精神的坚守与弘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