靳红光,常州市公园管理中心政工科科员,2021年,作为市委组织部派驻的第一书记来到武进区洛阳镇天井村。两年里,他把村子当作家,把村民当亲人,大到村民代表议事,小到邻里群众纠纷,他事无巨细、一心为民,以迎难而上的勇气、脚踏实地的干劲、春风化雨的情怀赢得了老百姓的认可。
让基层党建“活”起来
让党旗在基层高高飘扬,是靳红光的不懈追求,来到天井村后,他开展调研,完善“文明积分制考核”,将每户村民的积分结果与福利发放等挂钩,天井村逐步建立了“党员巡护、村民自护、网格管护、村委维护”的乡村自治新模式。
推进文明积分制考核
天井村作为王铮将军的故居地,绵延着红色根脉和鲜亮的精神底色,每年的预征青年役前教育,靳红光都会在王诤故居后的“桂花树下小党课”上,以老兵身份勉励青年们传承王铮将军的爱国精神。日常工作中,靳红光还带领村干部开展 “王诤故事义务宣讲” 近40场,受众1000余人,王诤将军的故事也变得家喻户晓,今年2月,王诤故居被中共常州市委宣传部授予“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称号。
宣讲红色电波大道的“前世今生”
桂花树下小党课
洛阳镇预征青年役前教育活动
基层理论宣讲示范点
听民声、梳民意、解民忧,靳红光进一步健全人民调解委员会,在全村38个村小组巩固以村书记、民调员、村小组长为主的综治队伍,吸纳志愿者、乡贤等社会力量参与其中,把专项排查变成工作常态。2022年以来,天井村累计调解民间纠纷29起,所有矛盾均在村级调解结束。今年3月,天井村被常州市武进区司法局授予“人民调解工作先进村”称号。
调解群众矛盾
人民调解工作先进村
让乡村环境“靓”起来
振兴乡村,要让人居环境美起来,靳红光坚持问题导向,按照“以点带线、点线结合、全面铺开”的方式,由村两委成员带头,发挥党员干部、志愿者、网格员等多方力量,聚焦村内主次干道、秸秆杂草、生活垃圾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清理,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在武进区130个行政村的环境治理考核中,天井村的排名从89名上升到了53名。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
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后
村西区的马驰路不仅环境杂乱,而且道路狭窄存在安全隐患,靳红光与村两委班子商定了马路改造方案,期间,还解决了村民自留地的赔偿和设置坡面方便村民下地干活等多个难题。今年7月,马驰路正式通车使用,宽敞的马路,提升后的绿化景观,为乡村之美再添底色。
修建马驰路
修路时与群众沟通
马驰路完工后
让群众生活“悦”起来
盘活资源,增加村民收入,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天井村马弛小学闲置多年,靳红光提出了完善老小学改建厂房的方案。开工后,他深入现场,紧盯工程,修建后的厂房顺利出租,为农村集体增加了收入。天井村小微企业多,外来人口有1000多人,群租房整治压力大,靳红光鼓励村民将家里闲置的安全合规房屋出租,既解决了群租房的安全隐患,又为村民带来了额外收入。
查看老小学改建厂房工地
实地了解群租房情况
靳红光常说:“村里老人多,老人健康,村委放心,儿女才能安心。”专业医疗机构会定期到村委义诊,靳红光每次都会提早做好准备工作,以便医生一到便可开始检查。靳红光还经常探望慰问失独家庭、空巢老人、老党员等,了解他们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心。为丰富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靳红光和村两委积极思考,联系专业剧团来村里免费演出,编排惠民演出舞蹈、组织象棋比赛等活动,让村民更多享受丰富多彩的乡村文化生活,赢得了全体村民的喜爱和好评。
义诊日提供服务
探望村里老人
组织文体活动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靳红光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靳红光说:“'第一’是组织给予的重任,也是群众寄予的厚望,不管是老百姓要解决的家常事,还是村里急、难、险、重的大事,我都是责无旁贷的第一人,我会一直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