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一早,34岁的张鑫都会像以前在部队那样早起洗漱、整理床铺,将一天要做的事情规划好,简单吃个早饭就匆匆赶往位于永红街道的江苏陈渡码头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陈渡码头”)上班。退伍13年,他的生物钟似乎一直未变,军旅生涯赋予了他更多的人生意义。“陈渡码头”成立后这位雷厉风行的退役军人连续唤醒了4处“沉睡资产”,招商满园后每年将为地方贡献税收超3000万元。
这几天,张鑫关注最多的就是刚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意见》明确提出,鼓励民营企业盘活存量资产。“31条政策措施我仔细读了几遍,非常接地气,说出了很多民营企业家的心声,我们陈渡码头对未来的发展也更有信心了!”张鑫看向窗外,园区的一群群餐饮人正在为全天营业忙碌准备着。
难忘军旅生涯
张鑫从小就有一个梦想,穿上一身橄榄绿军装。2008年12月,他从城建学校毕业后应征入伍,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当了一名野战兵,整天与枪械打交道,养成了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的精神。2010年12月他光荣退伍。退伍后,为了更好实现社会价值、个人价值,张鑫开启了创业之路。
“当时在西林街道朱夏墅村开了一个建材门市部,每天早出晚归。”张鑫回忆,每天早上4点多就要起床,过磅、铲沙、装车,一直要忙到晚上11点。从事建材行业5年,张鑫收获了创业的第一桶金,尽管创业之路很艰难,他并没有忘记战友。退伍2年后,一位山东的战友因工作需要想买台电脑,但家庭困难迟迟无法如愿,张鑫得知消息后,尽管自己手头也不宽裕,还是转账3000元给战友。如今,这名战友已经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家装设计师。“一起当过兵,就像兄弟,有困难肯定要拉一把。”
初次操盘园区
2017年以前,彼时的陈渡码头创意园还只是一个破旧的厂区——武进家具厂旧址。“建筑面积有10000多平方米,有几家家具作坊,有爿汽修车,整个厂区三分之二是闲置的。”张鑫回忆,当时他和父亲张春海一起找到产权单位,商讨是否可以把整个厂区租赁下来,产权单位考虑到收益一般,同意了这个提议。拿下厂区后,父子梳理了厂区的产业形态,决定将大部分原承租户迁出,同时升级了厂区的雨污水管道、道路和墙体等基础设施,让老厂焕发出新貌。
硬件改善了,但张鑫的初次操盘之路并非是一条坦途。外迁承租户时,有少数房客极不配合,一个焊接小作坊怎么也不愿意搬离。就在张鑫父子一筹莫展时,张鑫的2名战友听说他在常州创业,千里迢迢从外地赶来“加盟”。战友的到来,给了遭遇挫折的张鑫莫大的勇气,3个人多次找到作坊主商量,最终作坊主被3名退役军人身上的正气和真诚打动,配合搬离了园区。
“清场后我们就决定要做创意产业园,打造一个综合性园区,以餐饮、办公、文创、休闲为主。”张鑫说,厂区南片靠清潭西路,他规划了餐饮区,引入10多家特色餐饮企业。而厂区北片主要以办公为主,招引了文创类企业30余家。到2020年,陈渡码头创意园基本满园招商。第一个园区的成功,大大增加张鑫点石成金的信心,他和团队又租下了位于陈渡村的外贸仓库和箱包厂,打造了陈渡码头广福街园区,2022年广福街园区开业,24家餐饮企业入驻。
唤醒沉睡资产
每当夜幕降临,广仁路的“江南1968智创园”里,江南园林风格的园区建筑在各色霓虹灯的映衬下显得格外迷人。三三两两的时尚达人涌入网红餐厅和音乐酒吧打卡,园区内的文化企业尚且灯火通明,不少为事业拼搏的年轻人还在加班。这里原是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清潭校区,不少建筑已是危楼且闲置多年,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魅力四射的产教融合双创园区。“江南1968智创园”,是退役军人张鑫点石成金的又一个案例。
“清潭校区已经闲置十多年了,当时陈渡码头的两个园区已步入正轨,盘活闲置资产有了点名气,在朋友推荐下我们和学校进行了接触,学校刚好也准备打造一个大学生双创园。”张鑫告诉记者,双方一拍即合签了5年的合同,联手打造产教融合双创园区。
如今,这处昔日的闲置资产,变身为高标准的双创园。改造完成后的园区总面积1.2万平方米,亭台楼阁、滨水景观让附近居民眼前一亮。“围绕园区特色,我们将重点打造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船舶设计、数字设计、设计管理和现代制造服务等6条产业链。”张鑫说,未来这里将打造成具有现代风格、专业特色、时尚景观、适宜发展“四新”经济的新型园区,预计年产值3亿元,年税收1000万元。
永红街道的东方江南智造园,曾是东方村的工业集聚区,也是张鑫正在打造的第四个点石成金的产业园。改造前,这里“危污乱散低”现象突出,且税收少、产业落后,急需更新。接手前,不少朋友都劝张鑫慎重而为,之前只有餐饮、文创类产业重塑的个案,对工业区产业重塑投资巨大,充满风险。但当过兵的张鑫身上不仅有战斗精神,更有着不轻言放弃的品质。
“园区更新完成后将聚集15—20家智能制造及研发类企业、30家科技服务及建筑工程服务类企业,以及25个创新创业项目,远景规划园区内年产值达5亿元、税收1500万元。”张鑫说,东方江南智造园预计明年5月可开园。
3个园区,目前总计已吸引约2000人就业。展望未来,张鑫表示公司一方面会将商户合作模式转型为入股制,即选择有发展前景、有潜力的优质项目,采取入股制的合作模式,实现双方共赢;另一方面随着园区项目逐渐增多,公司规模快速扩大,将引进专业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数字化运营,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逐渐拓展盘活闲置资源这个大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