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专题专栏>>退役军人风采>>内容
身边的老兵 | 30年情献茅山老区的“邮小二”
  
发布日期:2023-06-05   来源:金坛区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他脱下“军装绿”,穿上“邮政绿”,在茅山老区从事邮政投递工作30年;他一年骑行2万公里,30年骑行60万公里,可以绕地球赤道15圈;他对每座村庄、每条道路了如指掌,被人们称为“活地图”。他就是常州市金坛区薛埠邮政支局投递员、江苏省“五星投递员”许炳泉,他将青春与热血无私奉献给了老区人民。

不忘初心,接过“橄榄枝”

1992年,许炳泉放弃国企优越工作,毛遂自荐到茅麓邮电所当了名邮递员。大家劝他慎重考虑,父亲的一句话坚定了他的信心:“老区人民最大的优点是为别人着想。”身份是临时工,每月工资30元,但他心里感到踏实,在部队是通讯员,如今干回“老本行”。

许炳泉投递范围是茅麓集镇几十家企业和80多个村庄,服务直径10多公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茅山老区山路崎岖,以土路为主。他每天骑着自行车,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下雨天“车骑人”是常事。在他眼里,群众没有急事不会发电报,不等着用钱不会汇款,他不敢耽误一分钟。接到任务后,他总是第一时间跨上车子,一路哼着那首熟悉的《咱当兵的人》:“咱当兵的人有啥不一样,只因为我们都穿着朴实的军装,说不一样其实也一样,都是青春的年华,都是热血儿郎……”

心牵百姓,甘当“邮小二”

如今随着互联网发展,信件、汇款单越来越少,报纸、邮件包裹越来越多,许炳泉平均每天处理各种邮件200余件。在他心里,“为人民服务不是句口号,确保邮件及时安全送达就是服务。”许炳泉不是在投递,就是在投递的路上。从土路、石子路、水泥路到柏油路,他见证了茅山老区发展。

有一次水泥路上有一堆淤泥,他骑车下坡时车轮打滑,整个人一下子被甩出去几米远。他忍住巨痛爬起来寻找邮包,看到邮件完好时一颗悬着的心才落了地。许炳泉养成一个习惯,看着当事人签收后才离开。地处茅山养心园的李某在常州工作,家里雇了保姆,而保姆每次上门服务不定时,许炳泉每次都要等一个小时,即使这样他也要等到保姆签收后才离开。从三十而立到花甲之年,许炳泉仍然记得当年写过的日记:“茅山东麓吾家乡,青青茶园歌飞扬,漫漫邮路挎包响,送到百姓家门梁……”

拳拳爱心,他是群众“热心人”

让许炳泉印象最深的是以前给考生送大学录取通知书,那时电话还没普及,他一接到任务就马不停蹄往考生家赶。如今交通和通讯发达了,有电话预约就按时送上门,没有电话预约就上门查寻。2020年,他发现有份录取通知书是彭城村的,没有预约电话,于是他到村里查寻。原来,夫妇俩在薛埠工业园区上班,当晚他们加班。晚上九点,当他们下班回家捧着儿子大学录取通知书喜出望外时,许炳泉还饿着肚子。

下杖村的老党员朱宏苟喜欢看报纸,以往许炳泉都是把报纸放在村里固定投放点,有次他发现老朱两次没来拿了,于是把报纸送上门。原来老朱身患重病出门不便,从那天起许炳泉就把报纸按时送到他床头。

今年春节,许炳泉接到一个电话,“许叔,我是下杖村的芳芳,没有您当年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祝您春节快乐。”但行好事,莫问前程。那一次,当小芳从许炳泉手中接过录取通知书时掩面痛哭。原来,小芳父母身体不好,弟弟还在读书,父母叫她出来打工。许炳泉做她父母的思想工作,并及时联系了茅麓集镇的几位企业家,与女孩建立结对帮扶关系。许炳泉退伍不褪色,保持一颗乐观向上的心态。有一位订阅老客户在茅山新办了家民营医院,并不在许炳泉投递范围,但第一年就指名要许炳泉去订阅了3万多元的党报党刊。

“现在都提倡‘店小二’服务,邮政服务也一样,我愿做茅山老区的一名‘邮小二’。”许炳泉说他是一名老兵,在茅山老区的投递路上,将矢志不渝地走下去。

来源:学习强国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10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