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新闻中心>>部门动态>>内容
抗疫日记(三):在抗疫中,我们都是了不起的普通人
  
发布日期:2022-03-30   来源:退役军人事务局 浏览次数:  字号:〖
 

交接班时的碰面成为有趣的记忆

疫情来势汹汹,凌晨,我先生已火速赶往单位参与抗“疫”服务,彻夜未归。天蒙蒙亮,将两个孩子拜托给老人照顾后,我匆匆赶到双桂坊社区,就地转为志愿者。

“小李,现在吾悦国际核酸检测点那边人流量很大,你去支援。”社区祁书记立刻给我布置了任务。到达点位后,我与另一名志愿者很快维持住队伍秩序,守好核酸检测第一道防线。尽管寒风瑟瑟,但志愿者和医务人员们在高速运转中已忙出了一身汗。

在随后几天,我又奔赴下一个“战场”——高速卡口。巧合的是,先生单位也在同一个高速卡口志愿服务。不巧的是,我和他的时段并不重合。因此,有时候一天下来,我们只能在交接班的时候在高速卡口碰面。这段经历着实有趣。

微光点点,汇成星河。“我”和“我们”愿出一份力,愿发一束光,用每个人的点滴力量筑起疫情防控的铜墙铁壁。(市革命烈士陵园 李芸)


身为军嫂,责无旁贷

周日,13点至17点,这是我在常州青龙高速收费站做志愿的6个小时。作为刚刚从外地随调到常州的一名军嫂,这是我来常州参加工作后的第一次志愿服务,身为军嫂,责无旁贷。

开着沪J牌照的货车吴师傅,拉了一车货,因为行程码不符合要求,在检查时听到劝返,情绪立即烦躁不安,当场与我进行争辩,我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一方面耐心细致地说明目前情况,另一方面积极为司机寻求其他解决途径,我建议他先把车暂时停放在路旁,与常州企业对接后再进行处理,司机听后情绪缓和了很多,并点头配合。

从安徽宿州来常的一家三口,因为没有48小时的核酸检测不能放行,看着小夫妻俩抱着几个月大的孩子一脸不知所措的样子,我也感同身受地焦急,抗疫路上病毒可以被隔离,但温暖不能被隔离。我帮他们在网上查阅了最近的低风险地区无锡,

离常州最近的惠山区第三人民医院只有24公里,并建议他们前往检测,待结果出来后再来常州,小夫妻俩听后连声感谢。

还有一位大伯,通行检查都没有问题,但当我把核酸检测卡递给他需要再次检测核酸时,他哭笑不得地说到“今天我已经在其他地方做过三次了”,我打趣地说道:“那就再来一次,‘四四’如意”,瞬间我俩都哈哈大笑了起来,大伯的抱怨,工作中的疲劳都随着笑声而去。

6个小时的志愿很长,军嫂的责任很重,但只要坚持下去,美好常州,有你参与。(市军休保障服务中心 王九琴)


凌晨的龙城,有我们守候

傍晚,我们三位志愿者来到高速青龙收费站执勤,本次执勤时段是晚上7点到次日凌晨1点。我们三位志愿者站在交通卡口的安全岛上,按照每车必查,每人必检的原则发放核酸采样卡。为了减少车辆等待时间,我们错开排查,边看行程码边询问,“去过上海吗?看一下你的行程码,还有你的核酸报告。”确认健康码绿码、有48小时核酸证明,则发放核酸采样卡,尽快放行。

晚上8点过后,车流量减少,我们还以为能休息一会,结果在8点半后,拖挂车、卡车一下多了起来,为了加快进站速度,我们志愿者走出安全岛,在巨大的车流里穿梭,旁边是气刹车的声音、发动机的轰鸣、不断的鸣笛声,还有汽车的尾气。我们只能站在地面踮起脚尖扯着嗓子喊,确认他们的行程码和核酸检测报告。不到一会儿,嗓子就沙哑了。后来,工作人员拿来了扩音器,效果就好多了,大家都很有干劲儿。我们好像在和旁边车道的审计局志愿者们开始了比赛,你们查了几辆车,我们也要多查几辆车,不能漏查一人。

不知不觉,来接班的兄弟们来了。执勤结束,我们几个人一共发了500多张检测卡。疫情无情,让人寸步难行;世间有情,你我并肩作战。虽然长夜漫漫,但我们相信曙光终会来临。(局双拥工作处王欣冉)


不谈困难,抗疫有我

在市委市政府的号召下,全市居家办公的公职人员都积极前往所在社区或村委报到,投入到疫情防控一线志愿服务工作中。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事务系统的党员,我深知“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报名参加了叶家村委志愿服务工作。    

“医护人员马上就到,请大家稍安勿躁!”“小朋友,不要乱跑哦!”“大家戴好口罩,保持一米距离。”“请大家打开‘我的常州’,点击核酸采样码”这些都是核酸检测队伍中最耳熟能详的提示语,我们每一次都会不厌其烦地重复成百上千遍,只为每一位村民有序、安全地完成检测。

“请出示您的通行证”“请出示健康码和行程码”“请下车登记”“阿姨,出去买菜吗?每三天只能出去一次,而且一次只有两个小时”这些卡口常用语我都滚瓜烂熟,人员信息核实登记、体温测量、查看验证健康码1分钟内迅速完成。作为一名转业军人,我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优良作风,有时村民一句简单的“谢谢”或“辛苦了”使一天的劳累和疲惫瞬间冲淡,让人动力满满,倍感温暖。

疫情无情人有爱,最是动人“志愿红”。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攻坚战中,这抹“志愿红”在呼啸的寒风中守望,在冰冷的雨水中逆行,在寂静的深夜里坚守,用一串串坚实的足迹连结着这座城市的血脉,展示着这座城市的温暖,传递着这个春天最美好的希望。(市军休保障服务中心 金来 )


做“大白”,我们很“专业”

这次疫情,让我做了很多次“大白”。连续几日志愿服务活动下来,累并充实的同时,感受最深的还是一线抗疫工作者不易,每次任务,我们这些普通志愿者尚且严阵以待,那些负责主要抗疫任务或者坚守在高风险地区的同志承受的危险和压力更是可以想象。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不无感慨地说过“中国总是被他们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这些最勇敢的人在本次疫情中再一次冲在队伍的最前列,为众人的福祉负重前行,我很高兴能通过志愿服务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抗疫工作者的伟大,向他们致敬!向他们看齐!(市军休保障服务中心蒋嘉伟)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10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