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网站首页>>专题专栏>>常州英烈>>内容
向阳烈士事迹
  
发布日期:2021-09-27   来源:常州市革命烈士陵园 浏览次数:  字号:〖
 

在安徽宣城的水阳江畔,峄山山麓,人们传颂着一位常州籍英雄人物——向阳烈士的事迹。尽管向阳烈士已经牺牲了70多个春秋,但他的英雄形象,至今活在宣城人民和常州人民的心中。

向阳原名张企衡,1921年生,祖籍江苏常州,家住在青果巷。参加革命后,改名张禾,化名杨星如、向阳。他的童年是在南京度过的。抗日战争爆发,他就读的安徽中学从南京迁到皖南屯溪,16岁的向阳就告别家庭,随校南迁。1938年春,新四军进入皖南徽州地区,党的组织得到了发展,向阳在安徽中学党组织的教育下,投身革命,1939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一、投笔从戎

1938年8月,向阳按照党组织的指示,离开学校到徽州做开辟工作,先在黄山附近的汤口,以小学教师身份作掩护,组织和发动群众,后来又到北乡山区筹建“基地。

1940年9月间,向阳和20多位同志一起调到皖南特委驻地云岭学习。当时,国民党顽固派正在策划第二次反共高潮,宣城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为扭转危局,皖南特委决定派向阳、彭海涛到宣城,和县委组织部长江汉一起领导地下斗争,同年12月底,中共南(陵)芜(湖)宣(城)中心县委书记孙宗溶到达宣城,向彭海涛、向阳、江汉传达了东南局和皖南特委关于对付时局恶化的指示,宣布了彭海涛任宣城县委书记,向阳、江汉为委员的任命。

1941年1月4日,“皖南事变”爆发,宣城一带血雨腥风,群魔乱舞,日、伪、顽相互勾结,对我宣城地区党组织及抗日军民进行疯狂的搜捕和屠杀,向阳等同志根据县委的指示,一面千方百计设法转移已经暴露的党员和进步人士,联络路过宣城的新四军失散人员,给他们指路和提供证件;一面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揭露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阴谋,稳定群众的情绪,同时,自已还得机智灵活地对付敌人的围堵追捕。艰苦卓绝的斗争,深入细致的工作,向人们展示了胜利之路、希望之光。群众满怀信心地相互转告:“共产党还在,新四军还在!”南芜宣中心县委充分肯定了宣城县委这一阶段的工作。当年5月,江汉同志因工作需要调往南芜宣中心县委。宣城县委由彭海涛和向阳负责。

在敌、伪、顽夹击中领导斗争,开展工作,处境十分险恶,而叛徒的告密尤为危险。为此,县委决定:坚持斗争,开展打“狗”锄奸活动,铲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处决了一些作恶多端的叛徒,其中,除掉何其雄这条“疯狗”,对敌人起了很大的威慑作用。处决了这个叛徒后,向阳安全撤出。

二、向敌人要枪

为把工作从山区扩大到平原地带,县委决定向敌人要枪,建立自己的武装。1942年上半年的一天,从孙埠到水东的公路上,向阳带领一个小伙子王平,化装成农民,各挑一担柴,等待反动派部队的零星过往官兵,待机夺枪。他们把柴担歇脚在路旁的一个茶馆门口,进茶馆假装喝茶。不一会,来了一个顽军军官,挎着一支快机进了茶馆,在一个角落里坐下。茶馆老板端了盆水和茶给他,他把打开了机头的快机放在桌上,正在洗脸。向阳向王平递了个眼色,要他动手。不料在这关键时刻,王平胆怯起来了。向阳见机不可失,说时迟,那时快,猛扑过去,一把抢住快机。与此同时,敌军官也一把抓住向阳的手腕,两人扭成了团,搏斗起来,这时胆小鬼王平,非但不前去协助,反而逃跑了。向阳只身斗敌,拨开快机的保险,扣动扳机,“砰、砰”两枪,敌军官一惊,向阳飞起一脚,踢在敌军官的小肚子上,敌军官因受痛,手一软,向阳趁机把枪口扭向敌军官,一枪打死了敌人。门口过往的敌运输兵,见向阳单身夺枪,打死了军官,吓得奔窜逃命。后来,他们又通过零星缴获,以及到驻港口的反动军队里购买走私枪等方式,筹集武器,建立了一个游击小组,由向阳任组长。他们在野外搭棚宿营、埋锅烧饭,转战在宣城山区,经常给敌人以出其不意的打击。游击小组也在战斗中逐步发展壮大。

1943年11月,日军第二次占领孙家埠。国民党桂峰乡分队的分队副和几个班长各怀鬼胎:分队副想把分队的20多条枪作投靠国民党流亡政府的资本;几个班长则与土匪勾结,要把枪带走,占山为王。向阳侦知这一情况,就利用敌人的矛盾,巧妙设伏,缴获了这批武器。武器多了,宣城县委要求上级派人加强武装斗争的领导。1944年1月,中共皖南地委组织部长陈洪、老红军段广高率领一批干部和一个连的主力部队到达宣城,并组成新的县委:书记陈洪、副书记彭海涛、组织部长江汉、宣传部长向阳、敌工部长杜维佑、军事部长段广高。同时成立了宣城游击大队,段广高任大队长、副大队长是向阳。下设沈村、山南、西进3个区队。向阳兼西进区区队长,江汉兼指导员。

向阳到西进区后,决定先通过为民除匪来发动群众。当时西进区附近几个乡,士匪十分猖獗。他们依仗日伪势力横行霸道,什么值钱的东西都抢。有些人不敢睡在家里,只能睡在菜园的草窝里。那里有所谓“十大兄弟”的土匪头子,他们有时摇身一变,又成了伪军清乡队队长,群众对他们痛恨到极点。向阳在八里棚子枪决了大恶霸、土匪头子刘云福。从此这一带的形势大有好转,敌人有所收敛,群众安全感增强,连声称赞:“共产党、新四军为民除害,真是老百姓的救命恩人。”

三、威震敌胆

西进区游击队在处决了几个匪首之后,又先后多次对到施村、双河边一带骚扰的日伪军进行有力的打击,引起了日伪军的恐慌,加紧了对西进区的“清剿”。占据了新田、周五、黄渡一带的国民党顾固派也经常派出武装,攻我不备。向阳、江汉运用机动灵活的战术,同日、伪、顽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从1944年1月到6月的短短半年中,他们对敌作战14次,每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有些战斗还带有传奇色彩。

1944年正月初二,村子里正在玩狮子,十分热闹。5个鬼子扛着枪,拿了锯子,拉夫锯树。向阳得知后,埋伏在鬼子的归路上。鬼子一路上嘻嘻哈哈地走来,忽然从沟堑里飞来两颗手榴弹,当场就炸死了3个鬼子,活捉了1个。向阳为了保护群众,叫村上老乡赶快到据点报告:“村子里来了新四军。”鬼子大队人马赶来,向阳已带队伍撤走了,鬼子只好扛着3具尸体回孙埠。

同年7月的一天,向阳行军到南乡草塘,第二天一早,部队在做饭,天下着雨,突然哨兵来报告:日伪军已包围了村子,在村子四周架设了机枪。向阳立即命令大家准备突围,他自己迅速扎好几捆手榴弹,趁敌人立足未稳之际,扔了出去,喊道:“跟我冲!”他乘硝烟弥漫冲出去200多米,回头一看,战士们一个也没有出来,他返身向敌人打了一梭子弹,又冲进村子迅速带领大家突围,无一伤亡。

西进区队自1943年到1945年鬼子投降,几乎每月都有枪支缴获,多则十几支,少则三五支,一年多时间里,逐步发展壮大,区队已拥有机枪3挺,手枪40多支,步枪百多支,还有日造小手炮、掷弹筒等。

四、英名永存

1945年秋,日寇投降。毛主席到重庆进行和平谈判,签订了《双十协定》。我们党为了争取和平,揭露美蒋的反动面目,团结教育广大人民,决定新四军渡江北撤。向阳依依不舍,告别宣城人民,随军北撤。走到溧阳戴埠镇时,党组织决定他和彭海涛带一个加强排仍回宣城坚持斗争。

一天傍晚,队伍在宣城、宁国、郎溪、广德四县交界的鸦山一带,遭到国民党一个师兵力的围攻。当晚,部队被打散。第二天,打散的同志们仍各自为战,向阳和彭海涛带着4名战士转战于各个山头,直到天黑才冲出包围圈,到郎溪山区隐蔽了2天后,老彭和向阳各带2人,准备分散出发联系失散的同志。

向阳来到麻姑山区苗小岗一户基本群众家里,被国民党情报员陈华章等发现告密,遭到国民党新七师、县常备队和洪林乡反动武装的合击。向阳在突围时连中数弹,壮烈牺牲,当年仅24岁。

当天夜里,群众就冒着生命危险,含着热泪,将人民的好儿子——向阳的遗体埋葬在他牺牲的九分弯田旁的山冲上。

向阳为了挽救祖国于危亡,为了保卫人民的利益,为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献出了自已的生命。解放后,群众为他筑了坟,年年都来祭扫。1958年,老贫农黄金定献出了当年向阳烈士的杯子、鞋样等遗物。他捧着向阳的遗照激动地说:“向阳牺牲后,叛徒带了国民党反动派来我家搜查,我把它藏在睡觉的破棉被中,才保存了下来。”1958年,人民为了纪念向阳,把他在苗山岗的坟迁移到河西郭村,树立了纪念碑。河东人民在迁葬后仍然在原处堆起空坟墓。每年河东、河西两地的人们分别前去祭扫。经群众要求和上级同意,把烈士生前工作的地方命名为向阳公社(现名向阳乡)。小学亦命名为向阳小学。

1979年4月5日,县委建造了向阳烈士陵园。

向阳的崇高形象,永远活在宣城人民和故乡人民的心中。正是:皖南青山埋忠骨,一树红梅两地香。

(作者:史洪)

苏公网安备32041102000483号  网站标识码:3204000110  苏ICP备0500361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