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在部队受过伤,是一名伤残军人;他,曾有过不错的创业机会,在北京搞建工多年;他,曾有一份舒坦的工作,且有不错的薪金。然而,当组织需要、村民期待时,他没有丝毫犹豫,义无反顾地选择回村任职当村官,而且一干就是30年。他就是常州市金坛区直溪镇西溪村党总支书记褚茂,乡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称职尽责的“兵支书”。
“战友们连生死都交给了国家,我负点伤又算得了什么?”
在褚茂的履历表上很清晰地记载了这样一段过程:1980年入伍,服役于上海警备区,1985年退役返乡。
褚茂服役期间,在部队训练时,曾被手榴弹砸中脑袋,鉴定为脑震荡,每逢阴雨天或熬夜,都会头部疼痛;在部队建营房时,搬运石头又被砸中了手,大拇指粉碎性骨折,现大拇指没有骨头,遇冬天疼痛难忍。按照规定,退役时褚茂完全可以申请评定为伤残军人,以便退役后有所保障。然而,他在退役前没有向部队首长提一个字,不声不响地告别了军营,直至今日,也没有几个人知道他身上有伤,是一名伤残军人。问起原因,他只说,“战友们连生死都交给了国家,我负点伤又算得了什么?完全可以自力更生。”当时金坛区人武部和原民政部门知道这一情况后,反复3次为他争取,褚茂才最终评定为伤残军人。
退役后,尽管部队给出介绍信,要求地方尽可能安排工作,但褚茂没有给组织提任何工作上的要求。1985年,他先是考取了合同制民警,后因当时政府经济收入困难,他又跟着当地的一名包工头赶赴北京工地,当了一名带班组长。当时每年有1万多元的收入,在那个一般工人年收入不足千元的年代,他这算是高收入了。
在北京工作了6年的褚茂,在1991年迎来了他人生的又一次抉择,1991年家乡发大洪水,他回乡抗洪救灾,灾后破败萧条的村庄,让他产生了一个决定:不外出了,回家带领村民一起发展。这个决定令工地老板心生诧异:“难道是我开出的工资太低,又或许哪点没有做到位?”“没有,我回家的理由是,家乡的父老乡亲仍然生活在困苦中,我要回家报考乡村医生,帮助乡亲解决病患,让他们有一个好的体魄挣钱养家。”
1991年,褚茂顺利参加了金坛县乡村医生进修班,脱产学习。当时,他所在的颜家渡村没有村会计,原登冠乡党委又把这负担子落到他的身上,两个担子一肩挑,工作量相当大。褚茂说:“那时,真的很苦,也很累,白天要给人看病、巡诊,晚上还要看医疗书籍,做财务账,一天睡不到几个小时的觉,但忙中求乐,看到病人痊愈,能参加应有的劳动,心里反而不觉得苦,总认为这份付出值得。”
“军人的本色,就是敢于亮剑,向困难挑战,舍我其谁?”
颜家渡村因经济凋敝而民生不稳,褚茂的印象中,仅村支书就换了10任,恰似过山车一样,来来回回,没个定数。1997年,组织上看中了这名老兵,让他来挑这不落好的担子。褚茂心里再清楚不过,他接手的不是富家厚底,而是一只烫手“山芋”。
“颜家渡并非死水一潭,关键是人心涣散,没有一个好的发展思路和一个精诚团结的合作团队,一旦合力形成了,破解的方法自然应运而生。”褚茂临危受命时的一席话成了经典名言,
2001年,颜家渡村因行政区划调整并入西溪村,褚茂又面临了同样的坎坷。西溪村地处化工区域,经济发展受限,环境污染严重,民愤极大。“如果图安逸,我不会当这个书记。我身体有残疾,村里情况这么差,回村工作量肯定大,心里承受的压力也大。但是,我是一个兵,一个在部队里大熔炉里锤打过的战士,军人的本色,就是敢于亮剑,向困难挑战。舍我其谁?唯我向前。”
接手西溪村时,褚茂显得一脸的尴尬与无助。且不说账上倒挂着50-60万元债务,光是接待村民上访就耗去了所有精力。作为区里典型的上访村,镇里典型的经济薄弱村、民生脆弱村,西溪村内墙上到处都是大字报小字报,“办公室的门槛都要被上访的村们踏破了”。
家穷不安身,干部作为少。西溪村是纯农业村,除了为数不多的鱼塘发包、校舍租赁外,几乎没有可供增收的载体,经济的活水难以形成,怎么办?褚茂跑遍了政府职能部门和兄弟单位,最终提出了利用资源发展服务性经济的想法。身处新金冠盐矿、西气东输储气库之间,西溪村有丰富的盐业资源,褚茂提出,给央企提供足够优美的创业环境和人文环境,建立起功能齐全的配套设施,带动村级增收,就这样,每年村里可以各种获得服务性收入100万元。
土地全量流转是褚茂新战略思维的成就。原先,这里受化工区的影响,水质状况差、空气污染重、种田效益差,大部分青壮劳力外出打工,留下来的都是60后、70后。养鱼产量低,种稻出谷差,怎么办?在村“两委”上,褚茂只说了6个字:“流转,全量流转”。通过打造田园综合体、成立农机专业合作社、盘活闲置房屋与资产,村民每年都能获得一笔不菲的收入。褚茂说,只要是集体资产,符合操作程序,任何地段的开发都可以参与,前提是有足够的利益回报。
“如果村庄面貌得不到彻底改观,何来幸福指数的提升?”
褚茂认为,民生是最大的政治,是最大的稳定,如果村庄面貌得不到彻底的改观与治理,或依旧脏、乱、差,村民的生存环境、人文环境自然好不到什么地方,更不用说健康指数的提升、幸福指数的提升、文明修养的提升。
西溪通井庄的一条村道有2000多米长,属于砂石机耕道,而且断断续续,村民们生产与出行很不方便,尤其是车行时会出现颠簸,有一定的安全隐患。民生无小事,道路硬化慢不得,褚茂找到区、镇交通部门实际勘察、论证,投入400多万元浇制了村里有史以来最长且最宽的水泥路。2005年以来,该村水泥路面实现了13个自然村的全覆盖,总里程达到26公里,村村通公路的愿望得以实现。
亮化工程,照亮村里的边边角角,让村民夜间出行有了安全保障。在西溪村,主要道路和行政村都安装了路灯,总量达到160盏;洁化工程,让村庄变得更美。村内河道清淤全覆盖,所有的黑色水体、臭水沟、下水道都得到了治理,水系污染、粉尘污染得到有效遏制,生态之美、水系之美的格局已经形成。
褚茂觉得,借力发力是新农村建设最好的方法。他提出,村庄建设不能忽视田间水利升级。在他的努力与促动下,结合国土整治所有的机耕道、排涝站、U型渠道等配套设施全部到位,林、路、沟、渠体系全部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的提升。近年来,全村的公共设施、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西溪村连续4年被区评为“环境卫生长效管理示范村”。
“敢于担当、心有老百姓是最耀眼的美德。”
敢于担当、心有老百姓是褚茂认为一个人所具有的最耀眼的美德。在每年的防汛工作中,他总是整天来回巡视在河堤口,各项消险、打桩、扛沙包任务也总是带头冲在前。今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褚茂几乎两个月没有回家,天天吃住在村,值守卡口,动员村民慎出行、戴口罩,做好外地回村人员的排查隔离工作。
关注弱势群体,给予人性化关爱,是褚茂一直以来的初心坚守。每年春节、中秋,他一定会去村里的敬老院看望老人;一定会走访慰问村里的贫困户、残疾人、重病患者;一定会给困难党员、退休村干部送上慰问金。
2014、2015、2016年,褚茂先后被评为区优秀人大代表、抗洪抢险救灾先进个人、富民强村带头人,其中,从2012开始还被金坛区委组织部评为双5A书记,2018-2019年被常州市委组织部评为5A级党组织书记,2018年还被区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2020年9月,褚茂因年龄原因和换届选举的需要将退居二线,当直溪镇党委找他谈话征求意见时,他当场表态,个人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在一天岗尽一天职,而且还要做到工作标准不降、工作热情不减,不摆老资格,努力当好配角,尽可能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平台,送一程、扶一程、帮一程,使工作链不断。
时间转逝,褚茂在村任职三十年,始终保持军人本色,为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汤汉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