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伍不褪色 同行争上游 |
发布日期:2021-09-10 |
(图中右一为许亚南) 军营培养出来的硬汉 许亚南出生在常州市武进区东安集镇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曾经参加抗美援朝的英雄,在战场上英勇作战并光荣负伤,在许亚南14岁那年不幸病故。从那时起,作为家中长子的许亚南就挑起家庭了重担,放弃上学的机会,进入武进东安农机厂金工车间,跟着车工组师傅学习车床操作技术。学徒期间他严守规矩,刻苦钻研,3个月后他就能够单独操作车床,后来又学习了铇床操作技术和钳工技术,很快成长为车间技术能手。 出于一名男孩对父亲的崇拜,对英雄的向往,18岁那年,许亚南征的家人的同意后参军入伍,到杭州某部队服役。从穿上军装的那一天起,他就立志要做一名向父亲一样的合格军人,在军营锻炼成长为一名顶天立地的男子汉,用实际行动报效国家。新兵集训结束后,许亚南因为有车工、铇工、钳工技术基础,被部队特意分配到团军械修理所担任维修技师,从此部队军械修理所多了一个稚嫩的军械小专家。枪械、机械、器械哪里有故障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哪个部队设备出现故障他就出现在哪个部队,服役期间他每年都被部队评为“五好”战士,多次受到连队嘉奖。三年的军旅生活,培养了一个优秀的机械技工,也培养了一个永远不惧困难的硬汉。 勤奋好学的退役军人 1981年1月,许亚南服役期满退伍,退伍后被乡政府重新安排到武进东安农机厂工作。三年的军旅生涯磨炼了他的意志,更培养了他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军人精神。凭借部队期间学习到的金属材料知识、枪械修理知识和机械加工技术基础,许亚南如鱼得水,细心钻研工厂生产工艺,很快掌握了轧辊加工技术,成为了车间的骨干力量。 1983年10月,企业主要领导调整,许亚南被提拔为金工车间副主任;1986年5月,企业再次调整领导班子,许亚南升职为金工车间主任;1988年10月,因企业推行“七基”工作以及与上海新沪钢铁厂联营需要,厂领导安排许亚南组建全质办和企管办,并负责推行企业七项基础管理和全面质量管理工作,与此同时先后担任全质办主任、企管办主任和技监科科长等职务。期间,勤奋好学的许亚南还参加了2年的常州工学院机械制造大专班半脱产学习,进一步提升了他的专业技能和理论水平。凭借在轧辊厂出色的表现,1997年10月,许亚南被借调至原东安镇对外经济贸易公司工作,担任副经理一职。 敢闯敢拼的时代典范 许亚南出生的常州常武进区,是“苏南模式”的发源地,也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 1998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许亚南从同事那得知镇政府准备对武进轧辊厂(原东安农机厂)进行改制,以他对武进轧辊厂的了解,他意识到这可能是一次改变自己命运,实践自己人生价值的难得机遇,他及时把握机会,开始收集学习有关企业转制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同年9月许亚南在认真研究评估武进轧辊厂真实情况后,他从亲戚朋友中筹借了近500万元现金作为保证金,正式向东安镇企业转制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人提出要求参加武进轧辊厂企业转制招标,并同时向武进县委农工部企业转制办公室提交书面报告,申请参与竞标。 1998年12月30日,在众人关注的目光下,通过严格的招标程序,最终许亚南以高于底价三倍的报价中标,武进轧辊厂完成转制。一个连年亏损的乡镇企业也从此焕发了新生,掀开了转制发展崭新的一页。 每每回忆起这次招标,许亚南都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与感慨:这不仅是个人人生中最紧张的3小时,也是决定武进轧辊厂未来、决定许亚南个人命运的3小时。正是有了入伍服役的经历,军人的坚韧毅力和勇气,才让他面对任何困难、任何挑战都敢于拼搏敢于奋斗。 战友心中的“带头人” 企业发展离不开人才、离不开团队,在许亚南看来还离不开和他一起拼搏的战友。武进轧辊厂在许亚南接手时,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冲击和企业转制前管理混乱的双重影响,企业经营惨淡,人员富余涣散,厂房设备老化,产品低档滞销,压力可想而知。但军人出生的许亚南知道没有退路,只能背水一战冲锋前行,在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他迅速召集曾经和他一起在部队摸爬滚打的战友组建管理团队,研究应对策略,对企业开展大刀阔斧的调整、改革。 许亚南花了近2个月时间,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反复征求意见,确定了各车间、部门设置和岗位定员方案,把富余的职工全部裁减,把企业在册450多人裁减至220多人,裁减比例达50%左右,裁减的职工全部按转制文件规定买断工龄,在裁减富余人员过程中,许亚南顶住各种压力,通过说服沟通,得到了绝大部分裁减职工的理解和支持。 在企业裁减员工的同时,许亚南却招收了很多退役军人战友到企业工作。从1998年开始,武进轧辊厂每年都要安排七、八名退伍军人,占到了当地每年退伍军人的一半以上。许亚南始终体贴关心在企业工作的战友,武宜村李亚光是个退伍伤残军人,政府本来安排他到城区工作,可李亚光羡慕离家较近的常州凯达轧辊集团有限公司,当许亚南得知情况后,立即主动与地方府协调,把李亚光安排在自己企业里工作,并且照顾安置轻工。许亚南不仅优先安排退伍军人,而且重点培养退伍军人。在他看来,退伍军人都进过“大学校”学习,受过“大熔炉”的锻炼,综合素质比一般员工高,因此在企业里,绝大部分的退伍军人都能得到培养和重用。目前,企业有退伍军人50多人,占全厂职工总数10%左右,班组长以上干部,退伍军人有10多人,占25%。 许亚南通过对退伍军人的多年培养,从基层一级一级培养了很多企业管理骨干,集团理事唐法祥、制造部部长唐留平、企管部副部长蒋国耀、铸工部副主任仲生洪,这些退伍军人组成了集团企业管理的中坚力量,他们人人为企业挑重担,个个为企业作贡献,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班组长万华良由于早年丧父,退伍回乡后生活很艰苦,许亚南不光安排了退伍军人万华良,而且连他的妻子也一起安排进厂工作,并且从政治上关心他,培养他加入中国共产党,公司的温暖让万华良备受鼓舞,他加劲工作,2002年被评为“常州市劳动模范”。退役军人唐法祥刚到公司时担任销售业务员,他工作善于动脑子,常年奔波在顾客单位,不但与供应部门掌管订单的同志打成一片,还经常深入生产车间一线,熟悉了解轧钢工艺,努力推广该公司在国际上享有较高声誉的GT半钢产品,在马钢第二轧钢总厂,一次性将轧制各种型钢的成品轧辊订单全部包揽下来,成为公司的销售状元,后来被提拔为集团公司理事。 现在的凯达公司已经形成了一个习惯,公司每年都会选拔1-2名优秀青年职工去报名参军,在入伍欢送会上,许亚南语重心长地说:“去吧!去部队好好学习,好好锻炼,我等你们回来,回来为企业发展挑重担!” 乘风破浪的掌舵人 企业发展,除了人才团队,还需要在市场竞争中找准定位,找到出路。许亚南接管轧辊厂后,通过实施一系列在当时看似不可能的操作,为企业日后的大发展垫定了基础。 许亚南花了近1年时间摸清企业资产,他组织有关人员内审外调,聘请会计师事务所重新审计评估企业资产,走访客户核实理清了应收货款,堵住了财务漏洞,彻底摸清了企业的真实资产,核销了800多万元虚假的账面资产。 他花了近3年时间,聘请行业内专家,组织技术团队,开发技术含量较高的合金铸钢、合金半钢、珠光体球铁、贝氏体球铁等轧辊新产品,淘汰了落后低端的冷硬轧辊、球墨轧辊,确定以生产热轧中小型轧辊为主营业务的经营思路。同时清理出售了生产汽车配件的厂房、设备和库存材料,关停了没有销路和市场的无氧铜杆和漆包线生产车间。 2006年,为了不影响集镇居民生活,许亚南决定在东安工业区征地120亩土地,建设新厂区;2007年10月,一期工程竣工投产。2010年,他又主动关停了位于镇区的凯达老厂区,将部分成色较好的设备、工装模具搬迁至新工厂继续生产。2013年,许亚南对新厂区的烘模工序全部进行煤改电、热处理工序全部进行气改电,先后淘汰了落后的熔化设备、热处理炉、加工设备,新购了60多台套高端设备。公司所有工序以用电为主,每年增加电费达1000万元,但基本杜绝了烟尘的排放。同时,他决定继续增加环保设施投入,进一步杜绝和减少了铸造过程中的粉尘排放,也使得员工能在更安全、清洁的环境中工作。近几年来,累计投入2000多万元用于改进和新增环保设备,保护员工职业安全和健康。 通过近8年连续不断的技术改造,企业具备了年产15000吨中小型轧辊的能力,企业经营也日趋稳定。2006年2月,许亚南分析国内大量的铁路、桥梁、港口、电力铁塔、海洋工程、高层建筑都需要用大型型钢,他力排众议,投资2.6亿元与英国轧辊制造有限公司合资组建了常州英凯轧辊制造有限公司,一期工程于2007年10月顺利投产,新厂区占地8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0000平方米,开发热轧型钢轧辊,公司向专业化、大型化发展。此后公司国内外用户订单源源不断,产品供不应求,即便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公司的生产经营也未受影响。
博爱善行的退役老兵 在许亚南苦心经营下,经过22年发展企业生产规模已名列全国铸造轧辊行业第三名,凯达公司也已成为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江苏省企业技术中心、江苏省重合同守信用企业、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连续多年被评为常州市星级企业和武进区纳税大户奖。 企业成功之后,许亚南更加关心和他一起拼搏奋进的工友和战友兄弟。在许亚南的要求下,公司全员实行“五险一金”制度,为外地职工提供宿舍,发放员工出勤伙食补贴、节日慰问品、岗位津贴、生日贺卡和慰问金,为外地员工发放探亲交通补贴,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凯达员工工资收入水平在当地也独树一帜。 为提高公司工友们知识文化水平,公司还定期组织员工开展教育培训活动和各类文体活动,给员工提供拓展视野和人际交流的机会。通过开展师徒结对、职工合理化建议等活动,调动员工参与企业管理和创新的积极性,增加员工的凝聚力、获得感和职业安全感。此外,公司还专门设立了职工文体中心,图书、健身器材、台球、乒乓球一应俱全,并持续开展了安康杯竞赛、职工技能竞赛等各类竞技活动,凯达也因此成为“江苏省模范职工之家”。目前,许亚南正筹划为凯达员工建造集体住房,彻底解决员工的后顾之忧,让员工共享企业的发展红利,提高他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军人出生的许亚南还非常关心家乡的少年军校建设,武进东安实验学校(武进第三少年军校)每年都邀请共建部队官兵来校帮助学生进行军训,许亚南每次都提供经费支持,来校的部队战士教官一律安排到企业宾馆免费住宿。有一年暑假,东安实验学校邀请共建部队6名战士来校当军训教官,由于许亚南出差,他在电话里一再嘱咐公司接待人员安排好教官住宿,但当他出差回来后,看到教官们住的是普通标间,立即要求酒店将公司外聘的工程师住宿的高级房间调整出来给部队教官住宿,部队教官都非常感动,带队的张益顺营长说出了教官们的肺腑之言:“我们走南闯北,还从未见过许亚南老总这样爱当兵的!” 在关心工友战友的同时,许亚南还非常关心支持地方慈善、教育、医疗事业和新农村建设。近几年来,向武进区慈善机构(基金会)捐款100万元、向湟里镇(东安)市政建设及修筑道路捐款100万元、新农村建设(结对安西村、武宜村)捐款100万元、向东安实验学校捐款100万元等累计捐款达600余万元。 40年来,许亚南退伍不褪色,从一名普通工人逐步成长为企业中层干部,从一名集体企业职工变身为民营企业老总,共产党员的理想信念和退伍军人的优良传统始终没有改变。凭借军人顽强拼搏的精神,通过自己的不断学习与努力,许亚南先后被有关部门和行业推选为全国轧辊企业联盟常务副主席、中国铸造协会轧辊分会轮值会长、常州市长三角经济研究会轮值会长、武进区机械装备商会副会长、武进区退役军人创业协会会长、武进区最美退役军人。(万婧) |
主办单位:常州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地址:常州市新北区汉江路390号
电话:0519-85688222 网站地图
技术支持电话:0519-85685023(工作日9:00-17:00)
网站支持IPV6 推荐使用1024*768或以上分辨率,并使用IE9.0或以上版本浏览器